新元肇啟,萬象更新。回首2023年,全校上下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學校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年,全體遼科大人凝心聚力、砥礪前行,用奮斗詮釋初心、用擔當踐行使命、用實干書寫改革發展新篇章。
新的一年來臨之際,讓我們通過這“十件大事”,穿越2023的時光隧道,感受主題教育帶給我們的發展動力,重溫拼搏奮進的一個個精彩瞬間,回顧改革發展取得的重大成績。
一、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關鍵詞:主題教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建章立制
成立領導小組,制定“1+5”工作方案,建立“日碰頭、周調度、月計劃”工作機制。高標準舉辦4期主題教育讀書班,校領導、校直單位黨政負責人講授專題黨課78場,師生理論宣講團多場地、多形式開展理論宣講,通過以上率下示范學、分層分類覆蓋學、理論實踐融合學、賽測結合精準學、線上線下聯動學、創新方式沉浸學,“六學同步”推動理論學習入腦入心。建立調查研究“1268”工作機制,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完成調研課題252項,解決問題701個,實現成果轉化816項。制定《遼寧科技大學進一步加強內涵建設 服務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方案》,按計劃完成74個推動發展項目、91個服務師生辦實事項目。明確“5+1+1”專項整治方案,整改整治查擺問題420個,全部整改銷號。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修訂或新立校級制度50項、院級制度187項,建立常態化校級制度立項建設機制,組織開展第二屆“改革和制度創新獎”評選表彰;審計處獲評2020-2022年度中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加強依法治校,印發《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工作方案》,發布法律風險警訊10期;推動“陽光校園”平臺建設,書記校長信箱處理率、回復率達98.6%。學校在第一批主題教育中評估等次為“好”,切實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用實際行動回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教育強國、科大何為”的時代課題。
二、堅持大抓基層導向,黨建引領夯實組織保障
關鍵詞:基層黨務工作;黨內巡察;干部教育整頓;黨外人士建言獻策
制定《全面推進“一融雙高”建設的指導意見》,召開“一融雙高”建設經驗交流會,編制《“一融雙高”案例集》,推進“一融雙高”建設走深走實。組織開展主題教育知識競賽、基層黨支部書記理論知識測試、組織員素質能力提升計劃暨組織員“賦能工作坊”、微黨課大賽、第一屆基層黨務工作者素質能力大賽等,多措并舉增強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理論基礎、業務素質、崗位技能;獲評省校園先鋒示范崗(集體)1個,省優秀大學生黨員3人;獲批全國黨建研究會課題立項1項,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5項,省調研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發揮省管高校巡察“第一方陣”作用,在省內高校中率先組織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專項巡察,率先完成一屆黨委巡察工作全覆蓋。高質量推動學校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教育整頓;將廉潔文化有機融入校園文化,在省內高校中率先建成300余平校園廉潔教育基地;成立遼寧省監察官學院鞍山分院,發揮學科專業優勢,成為鞍山市紀檢監察干部培訓的重要陣地。黨外人士建言獻策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1項被全國政協采納,1項被省委書記批示,2項被副省級領導批示。
三、獲批首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首輪“雙一流”建設結項驗收獲評優秀
關鍵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雙一流”建設;學科工作會議
學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成功獲批首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新增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進入ESI前1%;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連續4年在省“雙一流”考核中獲評優秀,并在省“雙一流”首輪建設期結項驗收考核優秀。自主增設的“低碳技術與工程”交叉領域二級學科完成教育部備案,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改為14個專業領域招生,人才培養更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需要和行業發展前沿。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順利通過教育部學位點專項核驗。召開學科工作會議,出臺《遼寧科技大學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完成9個學科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分析。修訂《遼寧科技大學本科專業動態調整管理方案》,停招4個傳統專業,轉隸1個專業,進一步優化學校專業結構。學科建設工作進入新階段,在學校高質量發展中的龍頭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
四、加強人才培養內涵建設,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升
關鍵詞:教學評價改革;一流課程建設;協同育人;研究生培養體系
發布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方案,印發《遼寧科技大學本科人才培養質量達成評價實施辦法(試行)》。學校3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獲批4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冶金專業教材和工具書經典傳承國際傳播工程”立項4項,10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和2個優秀案例;獲批“興遼未來工匠”培育基地,1個工信部專精特新產業學院,1個省現代產業學院;獲評省優秀教師2人,寶鋼優秀教師獎2人,入選“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2人,新增省本科教學名師3人;圓滿完成本科實驗設備購置和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全面推進育人硬件條件改善。聚焦高層次人才培養,出臺研究生管理文件14個,獲評省創新與學術交流中心項目1項、聯合培養示范基地6項,省研究生教改項目9項;學生獲國家級學科競賽獎項27項、省級25項;獲省優秀博士論文1篇、碩士論文6篇;成功舉辦首屆遼科大-大灣區院校研究生聯合培養學術論壇。全力促進畢業生就業,2023屆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在省屬公辦本科院校中位列第6名。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與2所國外高校簽署合作協議,3名教師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訪問學者項目,選派1名教師執行援外翻譯任務。
五、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卓越
關鍵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地方;校企校地合作
持續完善學校科研管理機制,制定科研誠信、教師服務地方等管理辦法;進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改革;“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改革”5個項目落地轉化,職務試點改革通過科技部驗收。成功舉辦第九屆全國煤化工青年學者論壇,舉辦第一屆鎂建材、鎂化工產業創新學術會議,以及工業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召開學校科技工作會議。獲批國家級項目17項;新增遼寧省專業技術創新中心1個,與邵安林院士團隊聯合成立遼寧科技大學智慧礦山研究院;建設建成校企校地研究院6個,校企聯盟12個;申報的“教育強國”中央預算內支持項目“菱鎂新材料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進入中央建設項目儲備庫;簽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427項,轉化總額1.35億;15項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項目合同金額6960萬元,單項到校經費超千萬元。獲批省部級科技獎勵18項;國家大學科技園連續5年在省績效考核評價中為優秀;獲批遼寧省高校院所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試點單位和高校院所輸出專利轉化資金支持單位;汪琦教授團隊在力拓2023年鐵礦技術交流會上面向國內外發布“Qisunny實驗方法”。與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啟動共建工業遺產研究中心,與鞍山鋼鐵公司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學校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二級保密資格。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學校成為《當代化工》主辦單位。與鞍山市經開區、中鋼熱能院等全面開啟戰略合作,不斷提升校地校企協同創新能力,拓展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六、凝心聚力鑄魂育人,多措并舉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關鍵詞:“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十大育人體系”專項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
深入持續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體制機制情況調研及問題整改,制定“十大育人體系”專項建設方案,制定修訂完善54個推進“十大育人體系”建設制度;圍繞建設質量提升方案,制定19個示范項目質量提升方案。舉辦遼寧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聯盟(鞍山市)成立大會;舉辦主題藝術思政公開課,34萬師生“云”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課堂。獲評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綜合改革與精品建設項目1項;獲評2022年度全國優秀易班共建高校,獲2023年度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行杰出貢獻單位”等7項榮譽,連續6年獲評“十佳校網通站”;1人獲評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名師,1人次獲評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1人次獲評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學校獲評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優秀組織單位;聯合中共臺安縣委、臺安縣人民政府開展專題暑期社會實踐,形成13篇高質量研究報告;開展理論宣講、社情民情觀察、政務實踐等系列活動,建立20余個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基地;新時代大學生理論宣講團、青年志愿者等走進校園、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和社會反響。
七、構筑素質教育新生態,體音美勞教育累結碩果
關鍵詞:創新創業+勞動教育;體音美勞教育
構建“創新創業+勞動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獲批省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和省級勞動教育示范學校。成立美育部,與光明教育集團簽署“美育浸潤行動項目”協議 ,舉辦“非遺大師進校園”“岫巖皮影展”,美育教育中心獲2023年度遼寧省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先進單位稱號。學校體育代表隊在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錦標賽、全國啦啦操聯賽等賽事中創佳績,學生參加體育競賽獲國家級獎項63項,在四年一屆的省大學生田徑比賽中連續5次奪得男女團體總分第一名。舉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青春禮贊黨的二十大、美育潤心民族一家親”等文藝匯演,承辦省第五屆大學生曲藝節,大型雷鋒題材原創舞臺劇《恰在青春時》舉行公演。學校體音美勞教育取得新成效,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新生態。
八、“雙創”實踐體系不斷健全,實踐育人成效明顯
關鍵詞:實踐育人體系;創新創業教育;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
完善保障機制、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加大經費支持力度,構建以實習實訓基地為依托、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基礎、創新實踐班為先導、科技社團為輔助、各級各類大學生競賽為檢驗手段的穩定常態化實踐能力提升體系。學生在國內外各級各類賽事上連創佳績,獲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競賽獎勵147項,A類省級創新創業競賽獎勵1406項;獲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銅獎1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國家級一等獎2項,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三等獎13項,獲獎數量為省內高校第一;在“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等賽事中均有不俗表現。學校在《2018-2022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本科,TOP300)》中,獎項數量為387項,成績位列全國第206名,省內第8名,連續2年在排行榜單中進入省內前十。
九、堅持以師生為中心辦實事,“幸福科大”工程亮點突出
關鍵詞:基礎設施建設;“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智慧校園
改善學生學習生活條件,完善圖書館空間規劃,增加500個座位;新建占地334㎡的鋼苑書店,為師生提供免費閱讀、會議、活動場所;完成建筑面積34606.4㎡新建宿舍及食堂項目招標工作,修繕學生寢室、學院樓、實驗樓;新建720㎡校園浴池,升級改造師生用水設施;建設1700㎡素質拓展基地和3738㎡棒壘球場地;總建筑面積2912㎡,包含健身房、乒乓球館、跆拳道教室等的體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印發《遼寧科技大學“學生社區先鋒工程”工作方案》,強化學生社區黨建引領;開展“教授有約”座談、“處長接待日”、“心理健康咨詢日”等活動;將商業保險報銷、畢業生《就業協議》審理等業務“搬”進學生社區;改造910㎡“一站式”學生社區功能空間。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完成研究生管理與服務、人事綜合管理等7個系統的新建或升級工作;優化網絡基礎設施,完成VPN系統建設,圖書館校園無線網絡項目開通運行;推進公共計算機機房云桌面建設,提升教學效率,師生切身感受到“辦實事”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
十、成立遼寧省遼寧科技大學校友會,校友凝聚力影響力與日俱增
關鍵詞:遼寧省遼寧科技大學校友會;地方校友聯絡辦;校友品牌活動
經省教育廳批準、省民政廳注冊,成立遼寧省遼寧科技大學校友會,加速推動以行業和地區為中心的地方校友聯絡辦的建設;先后成立新疆、內蒙古校友聯絡辦,選聘優秀畢業生為校友聯絡員,為地方校友聯絡辦輸送新鮮血液;在學校科技園建成“校友之家”。召開遼寧省遼寧科技大學教育基金會理事會一屆二次會議,制定《遼寧科技大學引進社會捐贈獎勵辦法(試行)》等制度,完善基金會、校友會內部制度建設。推進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產教融合,創建鞍山地區校友企業家聯盟;開展首屆畢業季暨慶祝建校75周年校友系列活動;通過“一刊一網一庫一號”加強優秀校友事跡宣傳,出版《鋼花》,培育校友文化,提升學校美譽度。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邁進嶄新的2024年,讓我們繼續堅定信念、鉚足干勁,乘勢而上、再創輝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大學賽道上加速沖刺,為服務國家發展和實現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