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教風·正學風】遼科大校領導“四不兩直”深入教學一線檢查指導教學工作
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加入時間:2025-10-23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風學風建設專項行動要求,真實掌握課堂教學常態,近日,遼寧科技大學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范,以“四不兩直”方式分別深入教學一線,開展隨機聽課與實地指導工作,旨在還原課堂原貌,精準把脈教風與學風現狀,全面營造全校關心教學、重視教學、狠抓質量的濃厚育人氛圍。
直擊教學現場,夯實學業根基
黨委副書記、校長胡軍在不提前通知、不預設路線的情況下走進博學樓A202教室,現場聽取了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教師郭秋為網絡2025級1班、2班講授的“離散數學”課程。課堂上,他凝神觀摩教學全過程,不僅關注知識點的講解邏輯,也細心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態與課堂互動,并認真記錄教學環節的設計亮點與學生反應。
課后,胡軍與師生親切交流,勉勵大一新生珍惜寶貴的大學時光,樹立主動意識,夯實“主動學習、勤于思考”的根基。他指出,這種直奔現場、直面問題的常態化聽課機制,是學校始終堅持教學中心地位、著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體現了學校夯實育人主陣地的堅定決心。


聚焦思政課堂,強化鑄魂育人
黨委副書記孫曉華以隨機走訪的方式,深入思政課教學一線,走進課堂現場,聽取了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高藝娜為本科生講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她細致觀察教師的教學組織、內容闡釋與課堂互動,全程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態與即時反饋,全面把握思政課的教學實況。
課后,孫曉華與高藝娜進行了深入交流,對其教學成效表示肯定,并鼓勵她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化思想引領的針對性與說服力。她強調,要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育人實效與情感感染力,著力引導廣大學生深刻理解時代責任,自覺樹立“強國復興有我”的堅定信念與歷史擔當,使思政課堂真正成為培根鑄魂的主陣地。


關注基礎課堂,奠基工程創新
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錫鋼隨機走進博學樓C212教室,聽取了理學院教師朱世海為材料與冶金學院2024級學生講授的“大學物理”課程。課堂上,他聚精會神,細致了解教師的教學設計、知識呈現和師生互動,密切關注學生的聽課狀態和反饋,全面把握基礎課授課實況。
課后,王錫鋼與朱世海進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大學物理作為基礎課程,不僅為學生打下扎實的物理知識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嚴謹科學思維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工程師精神的重要支撐。他鼓勵授課教師要不斷精研教學藝術,提升課堂感染力,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創新能力的工程人才提供堅實保障。


聚焦價值引領,涵養職業操守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專員高姝娜以隨機走訪的方式來到博學樓A102教室,聽取了工商管理學院教師宋鈺為會計學專業2024級學生講授的“經濟法”課程。課堂上,她凝神觀摩,認真記錄教學環節設計與學生的課堂反應,把脈課程在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和職業素養方面的引導成效。
課后,高姝娜與宋鈺進行了深入交流。她充分肯定了教師將專業知識與德育目標有機融合的教學思路,并指出,“經濟法”課程是涵養學生法治素養、幫助其樹立正確職業價值觀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善于運用真實鮮活的案例,引導學生在掌握法律條文的同時,內化合規守法的核心意識,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課堂互動,激發學生潛能
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曉燕聽取了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師吳迪為礦物加工工程專業2024級學生講授的“工程力學”課程。她細致觀察了教師的課堂組織和知識講解,聚焦互動環節的設計與實施,著重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效果。
在課后交流中,張曉燕對吳迪精于互動引導、善于系統梳理的教學特點給予充分肯定,并鼓勵她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持續創新互動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深度參與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真正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轉變。


深入基礎課堂,提升實踐能力
黨委常委、副校長宋怡林深入基礎教學一線,以隨機走訪的形式走進博學樓C109教室,全程聽取了理學院教師劉磊為物理2024班講授的“電磁學(理論)”課程。課堂上,她細致了解教學內容的邏輯展開、案例選取與表達方式,密切關注師生的互動狀態與學生即時的學習反饋,全面了解基礎課程的教學實況與實施效果。
在課后交流中,宋怡林充分肯定了劉磊善于將抽象的電磁學理論與具體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認為這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與應用能力。她指出,基礎課程是構建學生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的關鍵支撐,應持續推動教學模式創新,強化學生邏輯推理與問題求解的素養,不斷夯實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解決復雜問題的實踐能力根基。


關注教師成長,激發創新活力
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文宇深入教學一線,隨機走進博學樓A201教室,聽取了外語學院青年教師楊思遠為土木工程學院2025級學生講授的“大學英語”課程。他全程專注觀摩,細致關注課程的教學設計、環節銜接以及師生互動實效,尤其留意青年教師如何結合專業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積極性。
課后,張文宇充分肯定了楊思遠清晰的授課邏輯、流暢的語言表達以及飽滿的教學熱情。他指出,青年教師不僅要認真完成學校組織的各類教學培訓,還要勇于打破固有模式,積極探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將教學理論有效轉化為生動、扎實的課堂實踐,真正實現從“能教”到“善教”的轉變,持續提升教學效果與育人質量。


夯實數理根基,賦能專業發展
校長助理宋大釗深入基礎教學一線,隨機走進博學樓A302教室,聽取了理學院教師黃勝絹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和應用物理學專業2025級學生講授的“高等數學”課程。他全程專注觀摩,重點關注教師的理論闡述、案例選取、師生互動和學生學習狀態,并對教學效果作了詳細記錄。
在課后交流中,宋大釗指出,數學是工科專業知識體系的重要基石與基礎工具,其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科研潛力的發掘和考研深造的競爭力。教師在授課中不僅要注重理論講授的嚴謹性,更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課程在知識體系中的關鍵地位及其長遠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夯實其長遠發展的學業根基。


據了解,校領導以“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課堂,是學校推動管理重心下沉、夯實教學常規管理的關鍵抓手與具體實踐。學校將以此為導向,持續傾聽一線師生真實聲音,精準改進教育教學環節,全力營造優良育人生態,推動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邁上新臺階、實現持續提升。(供稿單位:質評處 圖片來源:宣傳部 質評處)
編輯:王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