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編制目的】為建立和健全防范、指揮、處置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職責清晰、責任到人,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保證迅速、有序、有效開展應急救援活動,最大限度減少事故損失,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學校穩定,促進學??沙掷m性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危險化學品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制定本應急預案。
第二條 【適用場所】本預案所稱的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是指全校各類教學、科研實驗室或實驗場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的事故或事件。
第三條 【類型】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類別:
1、危險化學品事故:危險化學品遺失、被盜、泄漏、毒害、燃燒爆炸、廢棄物污染;
2、同位素及放射裝置事故:同位素遺失、被盜、泄漏,放射裝置突發事故;
3、疾病傳染事故:指生物實驗室防護不當造成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之間疾病傳染或病原微生物遺失、泄漏、污染周圍環境的事故;
4、實驗室燃燒、爆炸事故:各種原因引起的實驗室燃燒、爆炸事故;
5、觸電事故:各種原因導致觸電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
6、機械損失事故:指設備故障或操作不當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
7、其它事故:其它原因導致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破壞事故。
第四條 [預案制定原則]制定應急預案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原則。應急救援的第一要務是確保師生生命安全,當挽救人的生命和挽救財產發生沖突時,要把搶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要保證救護人員的安全,防止發生二次事故。
2、統一領導、協同配合和積極應對的原則。建立學校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協作配合,事故部門積極應對的救援機制。確保事故發現、報告、指揮、處置工作緊密銜接,做到快速反應,果斷處置。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積極組織救援;相關職能部門領導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掌握情況,控制局面,開展救援工作;較大事故上報學校統一指揮救援工作。
3、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分級責任。實驗室技術安全工作重心在實驗室,實驗室平時要加強檢查和隱患整改,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編制各類應急預案。
4、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的原則。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防重于消,做好常態下的風險評估,信息、物資、資金、隊伍保障等工作。
5、臨危不亂、安全有序原則。事故發生首先啟動應急預案,在最短時間內疏散事故現場人員,依據情況撥打110、120、119報警電話,在規定時間向教育行政報告事故情況,依據一般救護原則實施緊急救護。
第二章 組織體系和職責分工
第五條 組織體系
學校建立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
1、遼寧科技大學事故應急組織體系由遼寧科技大學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領導小組(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應急救援專家小組)、學院應急處置小組和實驗室救援小組組成。
2、各相關部門負責制定責任范圍內的應急議案,并組織實施,如發生突發事故,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
3、學校建立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主要由安全、化學、生物、放射等領域的專家組成。負責對現場緊急處置、救援救治、事故評估、事后恢復、事故調查等問題指導等。
4、學院成立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處置工作小組,由發生事故的學院院長負責指揮、協調,具體規程由學院制定。
5、應急隊員包括醫療救護組、各相關單位的應急救援小組、學院應急救援隊伍。
第六條 職責分工
學校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領導小組應急處置指揮部職責:
事故初期階段,由實驗室應急救援小組負責人——實驗室主任組織現場教師和學生處理突發事件;實驗室主任無法有效處置的突發事故須立即上報學院應急處置小組,由學院院長負責指揮、協調;學院無法單獨處置的安全事件,已造成人員傷亡,或不及時處置會導致重大財產損失的突發事故,學院必須第一時間上報學校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領導小組,由學校事故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協調處理。
第三章 事故預防預警、級別及響應
第七條 安全事故的預防和預警
1、落實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管理責任制,落實“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層層負責、責任到人”的實驗室技術安全責任制。
2、做好應對安全事故的人力、物力、財力儲備,確保安全設施、設備和經費落實。
3、各部門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實驗室類型,針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監督和協助實驗室建立科學合理的應急處理預案,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4、加強實驗室安全建設。由實驗室主任組織配備必要的安全設施和安全防護品、落實實驗室準入制度、進行安全培訓、制定安全制度、落實事故應急演練、組織編制設備操作規程等安全工作。
5、各部門要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對劇毒、易制毒、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放射源、病原微生物和實驗動物、特種設備等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建立臺賬、妥善保管、建立出入庫記錄和使用記錄等。
6、各部門對從事有害工種實驗人員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體檢,發現人員傷害或感染立即報告。
7、各部門建立實驗室技術安全定期檢查和日查制度,及時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做到安全隱患早防范、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及時發出預警通報,限期整改隱患。
第八條 安全事故響應及報告
1、當發生一般安全事故時,事故部門立即啟動部門應急預案,在積極組織現場救援同時,立即報本部門領導和學校相關部門。相關部門負責人員第一時間趕赴事故現場并向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領導小組報告。
2、對發生較大或重大安全事故時,學校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要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全力控制事故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發生,果斷控制和切斷事故災害鏈,避免事態升級和復雜化。在確認事故后立即向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報告事故信息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nbsp;
實驗室常見應急事故應急措施
1、火災事故
事故報告:一旦發生火災,實驗室現場人員應根據火災類型選用正確的方法滅火,并遵循先控制、后消滅、救人重于救火,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如火勢失控,要指派人向119、110報警,并同時向學院、公安處、校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領導小組求援到場指揮處理。
應急措施:在火險無法撲滅且有失控趨勢時,立即撤離并以呼喊的方式向周圍的人報告火警。
聽到火警后所有人員應有序快速疏散,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派專人清場,確保人員全部撤出。
校安全領導小組現場在保證安全情況下組織一部分人用滅火器、消防栓進行滅火;另一部分人搶救物資財產。當火勢失控危及在場人員生命時,要果斷放棄自救,命令所有人撤離火場。
指派專人迎候消防員,告知火災位置、燃燒物種類、被困人員情況。
指派專人切斷電源、氣源,關閉供油設備。如火災發生在夜間,應等人員全部撤離后再切斷電源為宜。
由校醫院醫護人員負責現場搶救,如傷者較多馬上向急救中心求救。
善后工作:由公安部門及事故部門負責保護現場,依據事故情況,由事故單位、學校組織事故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確定整改方案,追查責任,對受傷人員進行撫慰,對損毀房間、設備設施進行修復,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2、實驗室爆炸事故
報警與報告: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后,學校領導及實驗室技術安全事故領導小組成員必須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組織搶救,由黨委辦公室負責向教育部和當地政府報告,如有人員傷亡,應立即求助校醫院、急救中心救援。
應對措施:學校在爆炸現場及時設置隔離帶,封鎖保護現場,疏散人員,控制好現場秩序,檢查并消除繼發危險,防止次生事故發生,切實保護師生安全。
學校采取有效措施對肇事者或直接責任人進行控制,由公安處負責報告公安機關。
由校醫院組織醫護人員對傷者進行現場救護,傷者較多較重撥打120或以最快速度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善后工作:學校組織專家組、公安部門做好搜尋物證、排查險情,防止繼發性爆炸。
盡快恢復建筑物、設備設施功能,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安撫受傷師生,協助做好治療、康復和醫療費等敏感問題的處理工作。
查找事故原因,追究責任,完善制度,補充安全防護設施,增強安全意識,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3、危險物品泄漏污染事故
事故報告:實驗室因各種原因引起危險品泄漏(包括有毒化學品泄漏、危險氣體泄漏、放射源泄漏等),或因違反規定排放造成環境污染災難事故時,應啟動應急預案,并由黨委辦公室向教育部和當地政府報告,同時設置污染區。
應急措施:對明確污染源的事故,應立即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對化學危險品污染事故,程度輕的按學?;瘜W危險品應急預案進行處理,情況嚴重的,要立即向鞍山市和教育部報告,由鞍山市啟動相應應急預案進行處置。
對不明污染源的事故,應邀請專家、技術人員赴現場調查檢驗,查明危險源類型,確定主要污染物及產生的危害程度或可能造成的危害。
查明原因后,迅速制定消除或減輕危害的方案,立即組織人員實施。
對發生有毒物資污染可能危及師生生命的,學校須采取果斷措施,控制污染蔓延,并及時報告沈陽市啟動應急預案,必要時組織師生撤離污染區。
重大污染事故,學校應在1小時內向鞍山市環保局報告。
善后處理:危險或危害排除后,學校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做好后續工作。做好污染治理、恢復環境、學生心理疏導工作,消除家長和社會恐慌心理。
查找造成泄漏原因,對責任人按學校制定的制度處理,完善制度,加強安全設施建設,防止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