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水鋼花鑄就冶金風華>
冶金工程學科前身為鞍山鋼鐵學院鋼鐵冶金學科,是我國早期籌建的鋼鐵冶金學科之一,自1948年建校以來一直是我校優勢特色學科,1963年鋼鐵冶金學科成為原國務院冶金工業部重點學科,1986年獲批鋼鐵冶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分別獲批冶金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和鋼鐵冶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獲批冶金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9年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1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3年工程學學科首次進入全球排名前1%學科行列。
<砥礪創新冶煉大國重器>
七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中,冶金工程學科依托東北鋼鐵搖籃及老工業基地的政策、資源及技術優勢,在冶金物理化學、反應工程學等基礎理論領域,以及高爐強化冶煉、固廢循環利用和環保、非高爐煉鐵、轉爐低成本高效潔凈鋼生產、潔凈鋼冶煉、真空冶金、高效連鑄、品種鋼和特殊鋼冶煉、電渣冶金和新型耐火材料及冶金輔助材料等工程技術開發領域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一系列標志性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Qisunny實驗方法”用以評價高爐礦焦耦合冶金性能和性質,已在國內普遍推廣應用。參與東北大學研發的“品質特殊鋼綠色高效電渣重熔關鍵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團隊模式培養創新人才>
目前冶金工程學科已凝練出冶金反應的雙相界面層理論、低成本煉鐵系統集成優化、高品質鋼冶金理論與工藝、鑄錠和特種冶金理論與工藝、冶金資源高值化利用5個學術方向,打造了冶金與新材料交叉學科、凝固過程與質量控制、金屬超純熔煉與凝固控制、綠色低碳與智能冶金創新技術研究、有色冶金資源綜合利用、冶金新技術用耐火材料6個科研創新團隊,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兼)職教師50余名,這其中包括教授20余人、副教授20人,擁有《冶金物理化學》國家級一流課程教學團隊、遼寧省“黃大年式”教學團隊,90%以上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和出國留學、進修經歷。與鞍鋼集團鞍鋼研究院,以及中科院金屬所、中鋼熱能研究院、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等院校合作共建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
<創新驅動轉型智慧冶金>
冶金工程學科與美、日、俄、英、法、德、澳等20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及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關系,聘請了多名國外知名的專家學者任兼職或名譽教授。近年來,本學科與冶金企業協同創新,圍繞金屬的資源、能源、環境、新材料等重點領域中的重大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強化冶金過程節能減排及資源綜合利用研究,積極開發智能冶金新方向,開展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網絡化冶金理論與裝備創新研究,以創新驅動冶金學科和冶金工業智能、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學科傳統優勢,在“礦焦耦合低碳煉鐵”、“高品質鋼精煉連鑄”和“綠色低碳與智能冶金”等研究領域夯實基礎理論研究發展工藝技術及交叉融合,推動冶金工業技術進步,為國家“一帶一路”和“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等重大戰略提供重要支撐。